新型冠状病毒正以惊人速度在全球扩散,美国、欧洲等多地区的确诊病例数字正在不断上升,目前累积突破82万例(截至到4月2日)。世界卫生组织表示:新冠肺炎是人类第一个冠状病毒大流行。
反观起初疫情大规模爆发的中国,在有效的防疫措施下,全国各地均已得到控制,经济生产也正稳步复苏。疫情之下,我们这些普通人是如何做到保护自己,阻止病毒、疾病的蔓延呢?
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尤为关键!目前,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被认为是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拉开“安全距离”,避免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是预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方法之一。如上海图书馆入口处,等待借还书的读者们带着口罩,间距1米以上“北欧式”排队,保障了大家的健康。
图片源于上观新闻
为避免直接接触,握手这一传统礼节,也逐渐被点头礼、手肘礼等打招呼方式所替代。
但往往,病毒和病菌通过物品的间接接触传播会被忽视:如新冠病毒携带者将喷嚏的残留物留在了门把手上,健康的人触摸了门把手后立刻用手拿起食物食用,就有感染的风险。
形影不离的手机、使用过的口罩、盛有消毒剂的器皿,这些工作与生活中的物品都可能是病毒的藏身之所。因此,减少对潜在病源的接触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图片来自腾讯网
除了一线医务人员,其实还有许多人冒着接触、传染病毒风险,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其中就有每日与污水处理打交道的工程师。战“疫”一线消的毒剂分析仪可能正是病毒的潜在藏身点,与污水及接液部件的接触的危险性不容小视。
医用废水藏有大量的病源性微生物、有毒有害的物理化学感染物和放射性污染物等;生活污水中也含有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卵等。病毒、病菌可能正通过污水潜伏在身边,对他们的健康安全的极大隐患。
我国在市政给水领域,传统习惯使用DPD方法测试液体中氯系消毒剂的浓度,通过化学反应比色的方法测量出消毒剂的浓度。从离线的试剂盒逐渐演变至现有的在线式分析仪。分析仪通过蠕动泵碾压软管抽取水样和试剂,高频次的碾压使蠕动泵管成了仪表的常用耗材和潜在泄露点,频繁更换备件成了保障DPD法分析仪测量精度的必经之路。
在污水消毒过程中,每一个接液部件都可能藏有病毒和病菌。而DPD法测量原理则无形中增加了操作人员对潜在含毒水样和危险试剂的暴露,也提高了仪表维护的成本。
DPD法分析仪的风险暴露示意图
相比之下,使用电化学原理测量氯系消毒剂浓度的传感器能有效从根源上回避这一问题。水样中的氯系消毒剂扩散通过选择性覆膜,并产生电化学电流。在恒定操作条件下,这一回路电流与介质中的余氯浓度成正比,从而检测得到液体中氯系消毒剂的浓度。
Endress+Hauser 电化学法消毒剂在线测量解决方案
这一电化学法测量过程不需要耗费任何试剂,不产生有毒的废液,也不需要配套单独的采样预处理系统,只需定期更换覆膜帽和电解液。不但提高了污水消毒过程氯系消毒剂浓度监测的实时性,同时降低了现场操作人员的暴露风险。
为了让一线的仪表工程师高枕无忧,时刻远程监控仪表的运行状态,Endress+Hauser 基于数字智能仪表推出的HeartbeatTechnology 心跳技术,保证在不中断过程的前提下实现永久自诊断和自校验。用户可以远程评估传感器的性能和运行状况,当其健康水平低于特定限值时,提醒用户对传感器进行维护标定,减少非计划的过程停车。
Endress+Hauser 始终致力于将仪表资产设备的智能性、安全性发挥到极致,降低客户的操作风险。当前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球,Endress+Hauser集团CEO Matthias Altendorf表示道:“我们会保持对客户的坚定驰援,共克时艰,在危难中成长。”